在人类文明发展和积累的进程中,所有庞大的物质存在——辉煌的建筑、宽阔的道路、精美的器具、华丽的服饰,绝大部分都将伴随历史的风尘烟消云散。但是人们的精神,却通过一代代生命的延续和文化的传承,积淀到今天,仍然散发着力量和光芒。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之所以让我们倍感自豪和自信,首先是因为其精神的瑰丽和伟大。这种精神力量必然要体现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伟大人格中。如果说近现代以来,中华民族陷入“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陷入不断的屈辱与磨难,那么这种劫难与动荡中奋起抗争的精神内涵和人格力量却尤其让我们“震魂摄魄”。
95年前的5月4日,在中国面临瓜分豆剖、蚕食鲸吞的民族危亡时刻,一代青年喊出了响彻寰宇、经久不息的时代强音,掀开了声势浩大的五四运动,成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发端和滥觞。
作为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民主爱国运动,“五四”不仅是一个符号、一段历史,更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的“五四精神”。正是在五四精神的摇篮中,中国共产党走上了历史的舞台。从此,国家独立、人民解放成为历史进程的主旋律。中国共产党迅速聚合起一代热血儿女,以天下为己任,带领全国人民浴血奋战,在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同时,也树立起了巍峨的精神和人格的丰碑。李大钊、陈独秀“出了研究室便入监狱,出了监狱便入研究室”;夏明翰、刘胡兰面对杀戮,临危不惧,笑傲刑场;董存瑞、黄继光为革命战争冲锋陷阵,慷慨赴难,视死如归。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塑造了中华民族的人格,筑起了民族精神的高地。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迎来了和平建设年代。铁人王进喜、劳动模范时传祥、好战士雷锋,他们虽然都是普通的劳动者,但却在平凡的岗位上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成为了新时代的人民英雄,铸就了建设时期的精神丰碑。他们用青春、忠诚和生命,实践了“五四”以来国家和人民利益至上的民族精神。
焦裕禄同志正是和平年代伟大英雄的一员。他曾担任团县委书记、团地委书记,与五四青年一样,他青春飞扬、热血沸腾,怀揣着远大抱负,脚踏在坚实的土地上,从一件件小事做起,一点点去实现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和为人民服务的神圣宗旨。他经历了解放战争硝烟的考验,经历了建设时期苦难的磨炼,他把革命年代的坚强、勇敢、理想、信仰,灌注到建设时期的激情奋斗中,实现了民族精神在两个时代的自然贯通。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大雪封门的日子,他带着铺盖卷,走进人民群众的柴门,和孤寡老人住在一起,促膝谈心;洪水暴发的日子,他拄着棍子,到各村察看水情,帮助受灾民众生产自救;风沙肆虐的时候,他忍着巨痛,带头观雨势、查风口、探流沙,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没有了战场上的敌人,但是他把人民的不幸和苦难当做要战胜的敌人,身先士卒,坚贞不渝。“焦裕禄精神”就是对“五四精神”的时代传承。
其实,无论是“焦裕禄精神”,还是“五四精神”,都与中华民族精神一脉相承,都是不同时代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诠释,都是中华民族不断发愤图强、自力更生的骄傲与支撑。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浩淼历史烟波中,民族精神从来都是我们民族穿越磨难不断前行的动力之源。苏武牧羊,持节不易;嵇绍护国,血溅帝衣;祖逖渡江,中游击楫;岳飞抗金,精忠报国……正是这一个个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伟大英雄,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富贵不淫,才支撑起中华民族的整体人格。他们的家国情怀和浩然正气,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塑造了中华民族的高度,提升了中华文明的境界。对一个民族来说,最持久、最深层次的力量就是民族精神。历经苦难和辉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已经根植于中国人的心中,它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动力和支撑的同时,也必将使中华民族的整体人格得到优化和提升。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五四运动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矢志追求并为之奋斗的宏伟理想。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接近于这个目标。在这一关键时期,我们尤其需要一大批以天下为己任、具有强烈家国情怀的时代青年,发扬民族精神,以大情怀全面参与改革、推进改革,共同把中华文化推向人类文明的新境界。
广大青年要胸怀天下、报效祖国,把传承五四精神和弘扬焦裕禄精神紧密结合起来,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实现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冲锋陷阵、奋勇争先,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征程中体现自身价值,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实现精神品格的铸造和提升。